第1章 科举?小CASE啦.(2/2)


  -----------------
  时间回到1143年夏4月1日未时六刻,泉知书院。靠窗的一张简单木桌上摆放着宣纸宣笔,旁边砚上摆着研好的墨。而木椅上,是一位正襟危坐的风度翩翩小少年。只是这个少年嘛,目视前方,余光却往窗外的风景心驰神往而去了。“哎,还有个多月就要科举了,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几年了,但是科举考试什么的还是怕的要命啊,而且这个世界的人说话都是文绉绉的,真是不管过了多久都不大习惯。希望下次”许不言想着想着,突然台上的夫子叫道:“许不言,你眼神老往外瞟做甚,这道诗赋题今年科举可能会提到,你站起来讲解一下。”
  “额,这老头又搁这抬杠是吧,什么诗赋题,这不跟我当年高考老师讲的一样,年年说会提到,年年不考,真是吐了。行吧行吧,让我瞧瞧是什么破题。”许不言面无表情,内心狂涌地吐槽道,然后目光转向竹板上夫子写的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该首词是文豪苏轼什么背景下写出的?这首诗又表达了他的哪些感情?”
  “草,梦回高考前的古诗词赏析,真就典中典呗。让我仔细想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观看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事物也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嗯,完美诠释了我之前的看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额,这后半段好像是说信息量不够,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那么又是什么背景让他这么说呢,我想想,之前课文提到这时候苏轼应该是四五十了吧,那应该是为官好多年了,官场沉浮,嗯,难道是被贬?那整首诗的基调背景就确定了。
  背景确定了,表达的思想感情嘛,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由小及大,由人观想山,嗯,被贬的失落到平静,然后从所见之景所处的位置不同,映射到现实中官职地位不同,所以要认识官场,好好的混下去,那必须有很好的大局观,从整体出发,慢慢看。这样苏轼的被贬可能对他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呢?”
  “老师,这是他在被贬与友人同游庐山时写出的。一开始他应该是失意失落的,但是随着一步步观山并自我内省,他悟到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今后的仕途中很好的走下去。我觉得,也许这对他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吗?”许不言沉思了一会,面带微笑答道。
  “啊,噢,你答的不错,就且坐下吧。”夫子目瞪口呆了一会,回过神来后说道。
  “切,震惊就震惊啦,至于这么掩饰嘛,还且做,我还且行且看呢。”许不言面无表情,但是内心极其臭美的想着。
  “对了,今年的科举你可要好好准备啊,没准乡试过了,你还能去殿试呢。”夫子沉吟片刻,向许不言答道。
  “科举?小CASE啦。”许不言心里想着,然后朝夫子答道:“诺,定倍加努力。”
  “希望科举能好好加油吧,万一就状元了呢?”许不言心想片刻,便朝窗外看去,午后阳光洒在树上,绿叶的投影在地上斑驳,郁郁葱葱,显得格外朝气蓬勃。

和正言侠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