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时尚的文化经久不衰(1/2)


  记得很久以前,工作一天回家的时候,和同事在路上谈了一件事。
  那就是忠义到底重不重要。
  我说像岳飞那样的忠义之士为什么让人钦佩。
  继而我们又讲到了关于孝顺这件事。为人子女怎么做才算孝顺?
  说实话,我我们这些年轻人似乎不该谈论这些话题,因为它看起来真的不像是我们这些潮气蓬勃之人应该讨论的事情。
  不过既然讲到了,索性就说一说。
  我认为像岳飞,关羽之流,人们之所以这么钦佩他,无非就是他们所坚持的东西是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普通人只会为两种东西妥协,一种是生命,一种是自由。
  然而英雄的身上,总是会出现高于这两种东西的存在,我把它理解为对自己一生信仰的追求与坚持。
  很多人说岳飞是愚忠,我却不这么认为。
  忠之一字,便是信仰是坚持,如果你一开始便要忠于一个人,那你便不能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影响你的忠诚。忠并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来自内心。
  那是一份对于自己的承诺,神圣且庄重。
  假如说,对所爱之人表示忠诚,然后过了没多久,你突然告诉对方我觉得我们性格不合,我们分手吧!那么之前你向爱人表现出来的忠诚还是不是忠诚?
  当然不是,忠诚这种东西是不能能改变的,一旦改变了他就不是忠诚,而是背叛了。
  所以,自古以来有忠义不能两全之说。
  忠是没有站位的,它站的位置完全取决于所忠于人的站位。
  因此,你就不能给它打上对错,或者说是愚蠢,或是聪明的标签。
  而义就不一样了,所谓义更多的是站在绝大数人的立场上,选择一条对的道路。
  于是乎忠义对立似乎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了。
  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在强调忠义。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
  每个人身处社会,都要承担起我们应尽的义务。
  岳飞、关羽之流,似乎更多的成为了众一直想要追逐的榜样。
  在他们的那段时间他们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行为依然成为了后世人的榜样。
  我们或许从历史中学不到血淋淋的教训,但是我们却能发现,并且留住了更加难能可贵的东西。
  那些东西,仿佛刻在我们的骨子里,印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国家宝藏》里关于云梦秦简的那一期,里面对云梦秦简的介绍触动人心。
  在三个民警说完以后,撒贝宁补充道:“最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秦简里也有,必须明码标价。
  最早的规定,比喻见义勇为的内容,秦简里也有。然后包括像审犯人,不能严刑拷打,必须以德服人,等等这些内容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了。“
  两千年的东西,放在今日,仍不过时。我从未像那个时候,那样为华夏的历史感到自豪。
  所以,好的东西,不用因为它出现在一个错误的时代而被否定。

和我那些时候的故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