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难以逃离(1/6)


  大宋仁宗年间,江湖风波的不断,前有七侠五义扬名天下,后有北刀南剑合力破邪。
  当众人以为武林终于归于平静的时候,绵延数百年、江湖最负盛名的文武盟会文华会却宣布不再开设文院,改组为完全钻研品评剑道的剑评会。
  而在众人还未回过神来之时,江南十二剑族也宣布将会加入改组的剑评会,与此同时文华会中众多高手愤而出走。
  剑评会的未来令人担忧……
  皇佑六年三月,官家改年号为至和,此为至和元年,剑评会公告天下,将会在江南论剑台举行第一次评剑大会,诚邀天下剑客共襄盛会,交流剑法,并将由剑评会与江南剑族评选出武林中德才兼备的四位剑侠,授予君子四剑的称号。
  北武林有三大刀圣为刀客巅峰,如今,南武林也要有君子四剑了,人们一时间忘记了伴随着剑评会成立以来甚嚣尘上的争议,纷纷赶往江南观礼,而有关谁能名列君子四剑,也有许多说法。
  论剑台是文华会时期就建造的武斗场,高台上四根巨柱,分别雕刻着诗仙太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的名篇,巨柱上纵横交错的剑痕,是文华会曾经繁华的见证。
  此时在论剑台的剑评会总部,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剑评会的门人也热情地出来迎接。只是来此的人数太多,门人竟一时有些应付不过来。
  而在一处酒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男四女一行五人看着这来来往往的剑客,面上却十分平静。
  “倒是没想到,竟然一下子聚起来这么多人。”那男子一身白衣,腰间系着用黑布包裹着的长剑,头上戴着的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面孔。
  “南武林也好,剑客们也好,等一个可以和三大刀圣抗衡的名头太久了。”坐在男子侧面的女子身材高大,一身红衣,背上背着一把被粗布包着的兵器,抬手轻轻推起斗笠,露出半张未加粉饰的清秀面孔,虽能看出是位女子,却难掩散发出来的英气。
  男子轻笑道:“也行吧,人越多越好。”
  两人身旁站着三位少女,都戴着幂篱,只能看出其中一个身着绿衣,身材娇小,另外两个高挑些的,一个着紫衣,一个着蓝衣,紫衣姑娘看着丰润些,蓝衣姑娘看着则纤瘦许多。
  男子抬头看着三人道:“若觉得难受,把帽子摘下来也可以。”
  三个少女互相看了一眼,那绿衣女子低声说道:“还是算了师父,万一被认出来就不好了。”
  男子沉吟片刻,不知想到什么,笑道:“那就再等等,来个一鸣惊人。”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行五人,造就了这次评剑大会最重要的大事件。
  评剑大会当日,论剑台前人头攒动,能登台观礼的皆是或身份尊贵,或名动江湖,除了剑评会的会长和十位评剑师,江南十二剑族的家主,还有一些盟会的首脑和势力庞大的门派掌门。
  其余一些游侠和小门派的代表就只能在台下观礼,为了能够得到前面的位置,互相之间也暗自较劲,虽然不能直接拔剑动手失了风度,却在推搡腾挪间,也加入招式和内力的比拼。
  而昨日酒楼那师徒五人,戴着斗笠的男女一前一后,抬掌挥臂,竟是轻松划出一条路来,来到了离论剑台最近的位置上。
  被推开的众人虽然也一时惊讶,但想想江湖上厉害的前辈何其多,今日该关注的不是这个。离论剑台比较远的,也很难再进一步的,便很自觉地去搬石头了。
  论剑台上端坐着的苍髯白发老者便是曾经的文华会会长,如今剑评会的会长郁鲤先生,他年轻曾一人一剑扫平长江十二水寨,直到遇见武林当时两大象征之一的北海苍龙耀天宫出手求情才罢手,于是有了九霄江上鲤的称号。

和纪实:第一天我就不想干了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