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章 望湖楼上赏太湖(1/2)


  阿光叔声音压的很低,神秘兮兮地说:“店老板是何苗的丈夫。老板说的没错,你柱子叔是何苗舅舅,不也就是他的舅舅嘛。只是你柱子叔不认这门亲。”我恍然,点头称是。“你柱子叔就是个矛盾的人,表面上对何苗一家人冷漠无情,背地里借别人之手不知帮了多少忙。”阿光叔嘀咕着,嘴角挂着讥嘲,“他这个人根子上就是善,再怎么怨恨他那个不负责任的妈,也狠不下心漠视与他妈相关的那些沾亲带故的人。”原来柱子叔一边将同母异父的妹子张阿姨和外甥女何苗拒之门外,从没给她俩一个好脸色。私下里却将何苗母女二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大到何苗的工作,小到母女二人的住房全都安排到位。可面对二人他从来不承认是自己的手笔,坚持不理不睬不相认,甚而至于以陌生人待之。在他的认知里,接纳了她俩则对不起辛苦拉扯他长大的苦命父亲,而自己对被母亲抛弃后的苦难童年似乎也是意难平。可得知他俩没有住房,暂住职工宿舍,便借绿柔之手悄默声地将自己渔民新村的房子给了张阿姨与何苗母女。即便何苗栽赃陷害,让他身陷牢狱之灾,他也未追究,而是以德报怨,帮助其解决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阿光叔曾经很不解地问他,何以帮人不留名,帮亲不认亲。柱子叔表示母亲毕竟给了他生命,这些操作不过是报答生恩罢了。
  这会儿,为调节气氛缓解尴尬场面,静雅指着窗外太湖笑着对老板说:“果真是望湖楼,坐在楼上湖上风光一览无余!”听此夸赞,老板一扫脸上的尴尬,热情洋溢地介绍起他的望湖楼。“第一次登上此楼,恰好是个雨天,大雨磅礴中楼上看太湖,脑子里立马蹦出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他抑扬顿挫地诵起苏轼的诗,继而意犹未尽地说,“当时诗中意境与雨中太湖景致重合了,于是'望湖楼`便成了我这店的名号!”他挥动着双手,脸上漾起得意的神情。静雅点点头,嘴角弯弯诚心诚意地赞道:“望湖楼招牌与这场景很是贴切,顾客一边吃着太湖美食,一边望着太湖美景,好不惬意啊。”阿光叔瞧着得意洋洋的老板,有些不屑地说:“先有这酒楼,才有这名号,否则再漂亮的名号也无处安放。”说着指向楼顶,“这楼原先的名叫鲜味楼,是你买下的?”老板敛起笑容,“是我老婆何苗从原先店老板手中盘下的。”底气明显有些不足,“那个老板投资高端民宿,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这才低价转让了这座酒楼。”说完,嘿嘿一笑,“我老婆当机立断拿下这个鲜味馆,比市面价低了三成。”“噢,世上还真有这样的憨大低三成的价出手这么好的酒楼。”阿光叔意味深长地说,又偷瞄了柱子叔一眼。柱子叔正襟危坐,表情有些茫然,又有些无奈。老板搓着双手,讪讪地笑道:“铁定是店家急需用钱,不然何苗也捡不到这等大便宜。”说罢环视一周,感慨万千地继续道,“何苗捡不到这便宜,鲜味楼也成不了望湖楼,既辜负了苏轼的好诗,也辜负了我和何苗在吴城创业的豪情壮志。”老板开玩笑地说,似乎想调节轻松气氛,故意装起油腔滑调的样子,显出些许痞里痞气劲儿。柱子叔眉头皱了皱,慢条斯理地说:“豪情壮志应该用脚踏实地去支撑,否则就是空谈。”他指了指桌上热腾腾的一盘小鸡炖蘑菇说,“东北菜?”店老板使劲点头,“让大家尝尝我老家的特色菜。”他说,笑意直达眉梢眼角。

和绿色嬗变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