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2)


  我想要写。或者说,我必须、不得不写。
  这本书虽然有自传体性质,但只有初中三年和高中的前一年半的内容讲述的是完全真实的事情,之后的内容主要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这本书也最终归类为小说。
  所以,我想在里先简单地说明一下真实情况,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自我救赎。
  高二那年的第一个学期,我以学校足球队主力守门员的身份代表学校参加了市足球比赛,随队时隔六年再次打入决赛。虽然最终输掉了决赛,但我的表现获得了队员和教练的认可。我还以学校篮球队替补的身份参加了市篮球比赛,但发挥不佳,在小组赛就被淘汰。但这些比赛经历让我在各个年级都认识了很多人,以至于我不论走到哪里都经常会有同学喊我“鸟哥”。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也算是学校的半个“风云人物”。哈哈,我为自己加冕。
  但我确实是有抑郁症的,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吃“舒肝解郁胶囊”,但也说不清楚他到底有没有用。我只知道。在我检测出抑郁症后,我父母跟我的争吵减少了很多,但每次争吵无一例外都和学习、成绩有关。每次想到这层关系,我都“感动”至极。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忘了吃药,发现自己似乎没事,也就把药停了。我觉得我现在大抵也还是有抑郁症的,只不过在人前不会表现的特别明显罢了。当我独自一人的时候,还是很可怕的——我确实是只INFJ啊。
  高二的第二个学期开学的联考中,我考了年级五十一名,许多考了年级六十六名,分数上差不了几分。这让我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让我格外努力的学习,于是在月考中考出了年级第八的成绩。但是,就在月考之后那个星期,我惊讶地发现,许多谈恋爱了,经常和她男朋友一起出现在学校超市。没错,虽然在正文部分中,许多就是在这个时期找的男朋友,但是,我构思和打下那一段草稿的时候还是高二那年的寒假。换句话说,我精准地预言了许多找男朋友这件事情的发生,只不过事实上我并不认识她男朋友而已。
  这件事让我感到了一种一事无成的挫败感。于是,之后的期中考试上,我又掉到了一百名开外,时候也再没能考回年级前十。而且,那次月考之后没有开年级大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我曾考过年级第八。渐渐地,那次月考也就跟做梦一样不真实了,没人再会提起它。
  然后,高二学年结束前,我提前被省内一所新办的大学录取了,所以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有读过高三。我的高中生涯也就这样匆忙的结束了。可惜了,我没有体会到中考出分时的焦急与紧张,也没有感受到高考出分时的不安与激动,我的人生注定是不完整的。
  够了,我不想再提考试什么的了。
  事实上,我跟父母的关系也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我觉得他们确实直接导致了我抑郁,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作为高中生的家长,让他们闭口不谈学习和成绩是不现实的,我只是觉得他们不懂得在正确的时候提起这些话题——虽然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算正确——让我觉得他们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当然也有我自己的问题,但凡我成绩再好再稳定一点,可能也就没这么多事了。一次考试六门科目,就算有一两门没考好倒也没事,可是我一般都只有一两门是考好的,有时甚至一门考好的都没有,这让我怎么和他们讨论这些话题呢?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如果我从小就没那么聪明,他们对我的要求是不是就不会这么高了呢?当然,在我检查出中度抑郁的时候,他们也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像正文中的那样“认为我是故意的”。曾经有过的杀死他们的计划自然也就停止了。

和失败的证者差不多的小说推荐